园区建筑绿色化
园区在物理意义上是建筑的集群,有必要深入发展绿色建筑实现低碳运营。在传统的园区建设中,建筑设计主要追求实用性和经济性,长远发展潜力不足,节能环保属性不明显。目前,新型的园区建筑设计主要通过用地集约性和设计整体性、功能通用性和实用专业性、建筑标准化和明晰识别性、生态低碳化和控制智能化等进行优化,追求建筑群整体的综合改进。根据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园区建筑将进一步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以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和绿色建材的应用、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能源结构清洁化
目前园区用能以电力为主,随着工业电气化的推进,预计到2050年全国工业生产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将达到52%,各类建筑电能终端用能比重达到65%。根据发改委《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将鼓励绿色园区追求零碳低碳,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园区可以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建设打造清洁电力体系的同时,重视新能源的应用。氢能可充分发挥其清洁能源属性,提升园区内交通用能、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工业用能等领域中清洁能源比重,构建多元的清洁能源应用生态。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领域已受到了国家能源政策的多年调控,有更加坚实的应用基础,园区可推进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等技术应用,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转型。

能源利用高效化
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持续提高园区的用能效率,在能源消费侧同步助推零碳转型。发改委《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指出,园区的零碳转型应关注园区能节能降碳技术的改造潜力,以系统观念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提升园区内产业和公共设施的能效水平。技术路径上,园区可结合主体具体情况,在既有的能效水平上合理建立减排目标,应用科学的节能改造技术,结合智能化手段,从全局角度综合提升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循环化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经济体系是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目前,园区循环化改造面临着循环化理论认知不足和建设水平不高的双重难题,急需强有力的引导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绿色化,并制定园区循环化发展指南,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2021年年底,发改委发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建设循环化园区,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园区管理智慧化
园区是多种功能单元的组合,为实现多单元的高效配合,可大力推进园区的智慧化管理。在全球先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园区的智慧化发展成为重要趋势。中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建设等领域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也为园区提出了指导性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园区应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以智慧化手段链接产业单元,打造智慧城市基石。园区可考虑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裁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管理系统,推动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随着园区智慧发展的不断推进,园区智慧化管理可通过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效信息技术实现园区从基础建设、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到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

投融资绿色化
作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等要素的集中区域,园区的发展需要较大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支持。目前,创新发展投融资方式已经成为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通常园区的投融资可分为初期规划设计和土地征用、中期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后期正常运营等三大阶段,融资规模大,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且逐渐难以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在双碳背景下,中国积极开拓绿色要素市场,为园区投融资开辟了新的途径。2021年12月,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分别发布《要索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过点工作的通知》,支持试点区域探索绿色要素交易机制,组织近零碳排放区等低碳过点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和气候投融资活动,结合碳市场、绿色电力市场、基础设施REITS和绿色投融资市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
尚风绿谷产业园,花园式独栋办公楼/写字楼/厂房出售/产业园招商,10%税返奖励政策支持,适用生产、办公、研发、装配,可定制,可按揭,1000到12000平方米厂办独栋,带地下停车场。
电话详询:0351-7556999
践行双碳,我们在路上
打造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助力山西双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