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许多机构均对碳中和下的新增直接投资做了测算,其中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中测算 “碳中和”相关的投资规模约70万亿;《应对中国气候挑战:为转型提供融资,实现净零未来》报告指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绿色融资总额约140万亿元。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预测 “碳中和”相关的投资规模在127.2-174.4万亿之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人员预测“碳中和”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综合各家结果,碳中和带来的相关投资总额将在140万亿左右。

我国实现碳中和转型的挑战之一是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资金错配,包括融资工具类型、交易结构和融资期限之间的错配。缺乏清晰的政策支持和供应链协作,也是净零碳排放转型需要克服的关键挑战。

企业发展选对风口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准则之一,顺风而行,扶摇直上;逆风而行,损失惨重。碳中和转型已经在全国市场上掀起了波澜,那么企业如何从这场百亿级别的时代风口中分得一杯羹呢?

我国碳中和产业链核心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

前端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用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完善低碳发展机制等;

后端增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促进资源品的回收再利用。

根据我国碳排放产业的分布,碳排放大部分是来自发电和工业端,其次是交通行业,而农业与商业占比较少。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排放。在可避免的方向上,国家提出优先解决电力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进而完成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碳。在不能完全避免排放的领域,可通过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CCUS)或者通过森林、海洋进行自然吸收,最终实现碳中和。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碳中和”基本确定三步走策略,首先在2030年完成碳达峰;其次在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最后在2060年实现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前端:能源替代

前端能源替代是指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用低碳替代高碳、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消费,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可以从产业链前端减少碳排放量。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企业发展在能源使用方面可选择光伏发电、风电、水电、核电等等。

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逐年增长。据统计,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约25%,仍有很大的转型空间,能源转型方面,企业在厂办选址时可优先选址零碳产业园,而非传统工业园区。

中端:节能减排

中端节能减排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完善低碳发展机制等,代表性行业包括钢铁、化工、建材、造纸、有色、交运行业等。

钢铁行业需具备减碳工艺能力,持续发展低碳冶金技术,深度降碳工艺大规模推广应用。建筑行业需控制碳排放量,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约21亿吨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速碳中和债券发行。各行各业力争提前实现碳中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出售绿色技术转型解决方案,在碳市场上出售碳指标获益等。

后端:碳吸收

后端碳吸收手段中目前最为经济的是森林、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

目前我国森林碳储量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大约7到8亿吨。“十四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企业工厂也需在可行范围内进行园林碳汇,在选址办公制造场所时优先考虑碳汇景观绿化率较高的零碳产业园、碳中和环保科技园等。未来我国企业厂房碳汇要求还将逐步提高。

在碳中和产业中参与企业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如三峡能源、隆基股份、长江电力则是专注于碳中和产业链中的能源替代,包钢股份、河钢股份、海螺水泥则是专注于碳中和产业链中的节能减排,福建金森和远达环保则是碳吸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中成碳资产和恒生电子是碳交易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目前我国能源主要还是采用煤炭,因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较少,依赖进口。然而根据目前已探明的南海盆地石油储量大约在200-3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6万亿立方米。海洋石化的开采和利用能大大缓解我国对煤炭的需求,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因此海洋开采行业将有望快速发展,企业能源也将有更多的选择。

由于我国的工业大体量和高数量碳排放,由此可见,我国未来碳交易市场容量将是巨大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我国碳交易总量成交金额已达60亿元。随着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未来我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目前市场上碳中和真正值得重视的确定性机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能源技术,诸如光伏、风能、氢能和核能发电对化石能源发电的替代,随着装机需求的扩大,带来相关产业投资机会;

2、绿色替代,诸如新能源车+自动驾驶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已经掀起了巨大浪潮,且趋势正在加速;

3、清洁能源的循环再生、储能,将是未来全球能源升级的必经之路,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潜在的增长空间达5-6倍;

4、科技为能源行业、制造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效率提升促使碳排放减少。

国家碳中和风口下,行业企业不能再随波逐流,踏浪逐流的时刻已经到来。在群雄逐鹿的时代,要更快地打胜仗,更长久地打胜仗,坚持长期主义,在未来发展中选择能源使用、办公场所、碳汇方式等时均需关注碳中和这杯羹,做到效率、效益和低碳共存。

尚风绿谷产业园,花园式独栋办公楼/写字楼/厂房出售/产业园招商,10%税返奖励政策支持,适用生产、办公、研发、装配,可定制,可按揭,1000到12000平方米厂办独栋,带地下停车场。

电话详询:0351-7556999

践行双碳,我们在路上

打造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助力山西双碳行动